2025大灣區科學論壇「科技文明與共建幸福的對話分論壇」在澳舉辦
【本報訊】2025大灣區科學論壇「科技文明與共建幸福的對話」分論壇於11月4日下午在澳門舉辦。本次論壇由大灣區科學論壇秘書處、「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秘書處主辦,ANSO「一帶一路」國際科技企業聯盟承辦,澳門中華總商會、絲路對話委員會、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協辦。
論壇圍繞「數智灣區·幸福共建」主旨,立足大灣區、面向全球,以科技為橋梁、文明為靈魂、幸福為旨歸,構建跨學科、跨產業、跨文化的開放協作機製,促使「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在灣區深度交融,打造全球「科技文明與幸福共建」的思想策源地與實踐高地,面向全球凝聚科技向善與城市幸福治理的共識與行動。
論壇匯聚了來自政、產、學、研、用各領域專家學者、政府代表、國際組織代表和企業家,展開多維度、深層次的對話交流,共同探討科技文明發展與人類幸福共建的未來方向,為大灣區乃至全球探索科技與幸福生活的融合發展新路徑註入新動能。
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創始主席白春禮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正將人類推向充滿可能與挑戰的未來,如何引領科技文明服務於人類對幸福生活的普遍追求,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時代之問。他指出,科技發展要以「人」為本,提升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要以「文明」為舵,在追求技術極限的同時堅守倫理底線;服務國家戰略,擔當時代使命,打造中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樣板間」;以「灣區」為試驗田,以「一帶一路」為橋梁,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駐中國及東盟國家特別代表金翼提到,科技文明與共建幸福的對話是連接技術與人心的 「溫暖橋梁」,為跨境科技文明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撐。歐亞人文與數字經濟協作空間廣闊,願以教育、產業、規則對接為紐帶,參與「數智灣區·幸福共建」,讓城市生活更具溫度,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科技創新合作是俄中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謝偉指出,作為「科技先鋒」與「幸福樂土」的澳門,與承載「文明」與「幸福」願景的南沙形成雙城呼應,共同書寫著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時代答卷。他重點介紹了近年來南沙以《南沙方案》為戰略牽引,深耕科技創新驅動,構建起「科創硬實力-產業新活力-生活幸福力」三維發展體系。謝偉副秘書長介紹,2025大灣區科學論壇開幕式將於12月7日在廣州南沙開幕,誠摯邀請全球英才匯聚「灣區之心」,感受這座未來之城的創新脈搏與宜居魅力,共享時代機遇與發展紅利。
在全場見證下,「一帶一路」國際科技企業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絲路對話創始人崔一婷發布《數智灣區·幸福共建》倡議。倡議提出:以科技為橋、文明為魂、幸福為旨,把「算法化作善意、數據化作服務,讓智能長出人文溫度」,並以灣區為示範,建設「數智城市幸福共同體」,形成可復製、可評估、可推廣的中國方案與全球共享路徑。
在本次對話會議上,啟動了「幸福立刻·HAPPINESS LINE」公益計劃。「幸福立刻·HAPPINESS LINE」不僅是一個項目,更是一份承諾、一種陪伴——將通過「數智灣區深潛計劃」與「幸福立刻公益課堂」,把科技資源帶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陪伴企業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也助力每一位心懷夢想的年輕人,走得更穩、更遠。
會議中進行了國際合作簽約儀式,三組簽約單位圍繞項目、城市、場景展開合作,分別就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出海、新能源與儲能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將對接政策沙盒、公共采購與標準共建機製,形成樣本工程與復用清單,共同推進「可評價、可復製、可推廣」的幸福科技樣本。
「科技文明與共建幸福的對話」嘉賓圍繞兩大話題展開:其一「科技文明的全球躍遷與人類幸福的價值共建」,其二「全球變局下的使命責任與科技時代的戰略轉型」。來自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同臺對話,聚焦負責任創新、數字公共基礎設施、跨境規則協同與青年人才培養等議題。
本次論壇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實踐,也是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與會各方一致認為,科技文明的核心在於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需通過持續對話凝聚共識、通過務實合作推動落地。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協同,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以「數智灣區」建設為牽引,推動科技資源與民生需求精準對接,讓創新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